用户
 找回密码
 ▷入伙户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opz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斑竹推荐】可可西里-科考志愿者随行日志 现场卫星直播-转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2:24 | 只看该作者
10月15日
   
   今天是正式出发的日子。早上醒得比较早,又整理了一些此行日志,但时间有限,已没办法同步了。
     出发前,大家一同到酒店前门,拍了合影。
  

  
  
     从酒店出发,全部车辆去中石化加油站加油。车队很长,城内行进困难,在城内绕了很久,一个多小时后,11点多才真正出城上了高速。在高速上,装满油的油罐车显然力不从心,跟不上大队的步伐。电台上协商后,由19号车陪同油罐车慢行,其它车辆提速先行。
  

  
     去库尔勒的路并非全程高速,而是一种类似高速的双道单行车道,对向的车在另外的路上,是看不到的。山区的限速很低,据说新疆的交警管理也特别严。所以,电台里传来的是不断降低车速的提醒。
  
     中饭是拌面,端上来之后,照例第一件事不是吃,而是拍照。
  

  
     油缺罐车在半路爆胎,19号车陪同折返10公里修胎。在离库尔勒还有约八十公里的地方,重新上高速,这是一条新修的路(GPS上没有)。
  
     晚九点半到达库尔勒教园宾馆,三人间。晚饭后,我们就休息了,司机和组织加油的比较辛苦,从电台里面听,他们忙到很晚。
   
     虽然已经启程,但可可西里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4:01 | 只看该作者
库尔勒-若羌(10月16日)
  
     8点起床,8点半吃饭,9点半离开库尔勒。4号车提前去若羌打前站。
     车队行进在218国道上,两边土壤沙化很严重。路边的植物主要是胡杨、红柳和芦苇,作物则只能看到棉花,这里是重要的产棉区。部分路段可见果树。胡杨金黄的叶子非常漂亮。
  

  
     12点左右,来到了塔里木河边,河两岸都是金黄色的芦苇,218国道有相当一段是行驶在塔里木河东岸。西侧远方,隐隐可见沙漠的影子。
  

  
     一不小心,来到了中国最大的胡杨林旁。
  

  
     14:45路边小店中饭,照例是拌面,这么多人一起吃饭,让小店无法招架,前面的人吃完好久,后面的人还没吃到嘴。
  
     18:00公路边的荒漠里,联通的卫星车停车为央视回传节目。大车先行去若羌。联通的发电机无法正常启动,紧急调回已随大车先行的一名联通人员,他是平时操作这机器的人员。
  

  
     19:00联通通讯车能正常传送节目后,小车提前离开,这里离若羌还有六十多公里。
  
     20:25入住若羌楼兰宾馆,晚饭就在这家宾馆的餐厅。
  
     路上,大家就在电台上兴致勃勃地谈论若羌的烤全羊,并约好夜霄去吃。等真正到了若羌,坚持想去的人就不多了。晚饭二个小时后,还有兴致的只有小周一人了,他也只好作罢了。
  
     00:40看到了央视十套的跟踪报导(重播),从出发前的合影,可以勉强看到我一眼。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4:27 | 只看该作者
若羌-且末(10月17日)
     8:30起床,9:45出发。
     今天有些不同,1号车、1号车和16号车先行,走老国道进山去看硫灰岩,大队走新国道直奔且末。
  
     路况很好,只是两边景色是单调的茫茫荒漠,路上车辆很少。
  
     10:50来到了瓦石乡附近,这里有条河,准备到河里取水样标本。但到达时才发现,河已干涸。河岸边的胡杨和红柳很美。在河旁的小沟里,倒是还有些水。
  

  
 
  
沙漠中取样
  

  
沙漠中的居民

 
  
下午二点半,涉水后进入一个小村庄。

 
  
据人指引,敲开了一户有小店的人家。

 
  
“搜刮”出的所有能吃的只有这些。

 
  
维族美女,也就是小店的店主。

 
  
村里有些人围了过来,丁队正好了解一下前行的路况,并找了一个向导。

 
  
维族帅哥,好象是村里的负责人,能说普通话。

 
  
央视记者尝试“羊毛饼干”(饼干中吃出羊毛,大家风趣地说:可以证明是本地产的)

 
  
山脚下,央视记者采访史老师

 
  
山脚下,央视记者采访丁教授

 
  
返程中再次涉水前行

 
  
再次路过小村,向导下车,又拍到维族美女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4:45 | 只看该作者
且末-最后的准备(10月18日-19日)
  
10月18日,入住的宾馆--豪丰永乐宫大酒店  
  
 
且末街景  
  
 
     今天,大部队在且末休整,丁队带三辆小车前去探路,带上联通和油罐车的司机,以确定大车能否随行。
  
     随老胡去市场转了转,看看帮不上什么忙,就返回宾馆,继续整理日志。
  
     前方消息,探路车被关卡卡住了,朱江忙着去办相关手续。19号车带队医追赶大队,途中小事故耽误了一些时间。
  
     晚上去网吧,想通过网吧的网络把日志上传,可跑了两家,都无法实现。看到路上有印务小店,就去尝试了一下,第一家被婉拒。第二家爽快地同意了。几分钟后,上传完毕。对店中的小伙子再三表示感谢。
  
     队医赶到了,探路的车也回来了。根据探路的情况,联通的卫星车和基站车及石化的油罐车都无法进山。计划被迫改变。由于那几辆车无法跟随,物资需要根据现在情况重新装配,与外界的联系也将主要依靠IPstar。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再顺延一天。
  
10月19日,早餐后,在紫薇房间开会。确定了今天的行动方案。大队一齐出发到了城南几十公里的地方,车上的物资重新调配。我则和可乐、魏风等人一起安装调试IPstar。经过大家努力,终于把它调通了。测试了上网、打电话,都通过了。进山之后,全靠它了。它的调试成功,大家都非常高兴。
  
调试IPstar
  
   
 
经过努力,终于调试成功,可以上网也可以打电话。
  
   
 
带有花纹的大饼(馕)
  
   
 
晚饭的大盘鸡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5:04 | 只看该作者
进山之路(10月20日)
  
     今天是正式进山了,这里天亮得晚,人们起得也晚,在宾馆附近想早些吃早餐还真有些问题。昨晚,我和老胡在附近转了转,找到一家西安小吃店,店面虽小,但开门较早,于是就把今天早餐安排在了这里,只要大家是陆续前来,也还能凑合满足供应。
     10:30,正式出发了,19号仍没完全修好,正好央视的人也有节目未编完,留下3号陪同,其它车辆出发了。11:04,过车尔臣河,进入沙石路段。11:15,过沙丘路段。
  
12:50过关卡,这次手续齐全,顺利过关。

  
  
13:22,经过一段修路路段,大车较为难行,小车前方等待。13:55,进入峡谷,停车等待大车,此处海拔2528米,背阴处有暗冰。虽然现在温度较高,甚至感觉有点儿热,我只穿着衬衣。但看来这里温差较大,晚上一定很冷,否则不可能下午2点还有冰未融化。
  
丁队向前方来车了解路况

  
  
丁队教央视魏风如何使用罗盘

  
  
16:40,又到了一段油罐车难行路段。大家齐心协力,帮看帮挖,才使它勉强通过。

  

  
  
17:05到垭口之上,停车等大车。〔海拔3008〕。
  
17:40,遇修路受阻,三辆挖掘机在开挖一条新路,挖出的土和碎石把老路阻断了。只能等待,经协调,施工人员同意先挖通让我们通行,但也需一个多小时。

  
  
18:50,路挖通了,但油罐车仍卡在下面一段路段上,只能派人留守,其它车辆先行了。过了垭口,有一个大下坡,油罐车即使过来,回去也是问题,这么大的坡,它是爬不上来的。
  
19:05停车扎营,大家一齐动手,我和一人去河边挖坑积水,通过沉淀来取用食用水,河边很难挖,沙子挖出又顺水流回,下面都是大块的石头,好不容易才挖出个半米见方的的水坑,放在那里等水沉淀。回到营地开始发电,接线接灯,在小周的配合下,这些还算顺利。但是发电机中油不多,而拉油的大车在半路抛锚了。发电机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没油停机了。与小车司机们商量,没人愿意从小车中抽油,都说是没法抽。只有2号车司机帮忙,从发动机仓泵出了一些油,发电机又工作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后,去河边取水,水仍不是很清,但野外也只能如此了。取了三次水,路很难走,桶很重,走走歇歇。终于开饭了,虽然很晚,条件很差,老胡和藏族厨师还是做出了洋葱炒咸肉、米饭还有汤。这是今天第二顿饭,虽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把油桶和未用的电线整理了一下,又帮医生从车上找了些感冒药。人很累了,回到帐蓬休息,已是夜里12点以后了。帐蓬内,睡袋和被褥其他人已帮助铺好,问了一下明天帮厨的时间,就休息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5:20 | 只看该作者
适应营地(10月21日-22日)
  
10月21日    早晨八点起床,和老胡一起张罗早饭。队医起得也比较早,我俩一起再去河边取水。昨天在河边挖的坑,已经不见了,水位高了以后淹没了。只好打没沉淀的水,回来在桶里沉淀,放入些明矾,但净化效果不好。来回取了三次水,腿都有点软了。还好现在海拔不高,否则肯定受不了。煮饭还是用的矿泉水。早饭是米饭、羊肉炖萝卜和万年青汤。
早晨的营地:

  
  
     饭后,一部分人去下面救援石化的油罐车,科学家外出科考,大部分志愿者留下清理和整理营地。我和医生把氧气袋、氧气瓶和简易供氧器都检查了一遍,试用没有问题,为后天上到海拔四千米以上做准备。到了那个高度,很可能会有人出现高原反应。
  
小车外出后的营地:

  
  
14个人一个帐蓬:

  
  
     捡拾了些营地上不可降解的垃圾,休息了一下。下午,留下的人简单吃了些稀饭,好象是早晨剩下的饭菜烩在一起。
  
下午又去远处取了一次水,这次水比较清一些。但晚上丁教授说那是山泉,有可能会有重金属成份。

  
  
     晚饭是米饭、脱水莴笋炒香肠及万年青汤。联通的人白天忙乎了五六个小时,把CDMA通上了,但无线局域网却始终未通。晚饭后无事可做,简单整理了一下日志,就只能休息了。
   
   
10月22日  
八点半起床,继续帮老胡准备早饭。早饭后整理食品物资,帮着分明天在路上的路粮。由于明天要拔营赶往下一个营地,中午不可能做饭了,只能是各自带上路粮。每人分一份饼干,两个卤蛋,一包榨菜和一个梨。
  
中午,紫薇做了“呼拉汤”,很受欢迎。我在汤里泡了些剩饭,就算是中饭吧。
  
下午一点多,终于听到了联通的局域网能使用的消息,可是,从朱江那里拿来的IP,却没有一个能用的。范围内的IP都被抢用了,范围外的无法使用。真不明白联通这是在做什么?在这荒郊野外,一共这么几台电脑,限制它干什么?
  
      
  
下午,帮老胡分路粮。来了一个放羊老汉,从我们借了锅和喷灯,杀了一头羊。晚上就睡在我们帐蓬旁。
  
这里海拔不算高,也不太冷,但就是风大灰大,到处都是灰,总觉得嘴里一嘴的灰尘。不知道吃了几斤灰。
  

  
  
测血氧饱和度已回升到96。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5:44 | 只看该作者
途中(10月23日)
  
早7:30起床,帮厨。早餐是面条。
下图是睡在我们帐蓬旁的放羊老人。

  
  
拔营是比较辛苦的活。联通的人无法前行了,只能留下。留下两顶帐蓬,必备食品和炊具,以及4号小车。其他人准备继续前行。
  
 
   
转头一看,突然发现联通的帐蓬没有了,它被大风吹跑了,只剩下帐蓬内的物品还摆在那里。可惜没有拍一张帐蓬没吹走前的照片。  
  
   
10:35正式出发。
11:16下了公路,开始了崎岖山路之行。
  
途中
  
   
 
进山之路,基本是沿着小河向上游走,一会儿行驶在它的左边,一会儿行驶在它的右边。小河水不大,两岸都有结冰。
  
   
15:17停车吃饭。所谓中饭,就是事先准备好的路粮,其实停车前已经消灭掉大半了。考虑到司机开车吃东西不方便,所以还是停下来吃。此处海拔3960米。
15:47看见两头藏野驴,来不及拍摄。
  
16:30一辆大车抛锚,其它车辆在前方等待,IPstar车上有电焊等工具,赶回救援。其它车辆等待一个半小时后,故障车修好赶上来了。
  
从3700米开始,头有些感觉,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感觉越来越明显。自己开始注意减少活动,停车时不再每次都下车,保存体力,晚上还要扎营。
  
3900米处测血氧降至86
  
  
19:30左右,来到了宿营地,大家忙着搭着帐蓬,厨房帐蓬搭好后,我和小周开始安装发电机发电。前面大车抛锚时,就从电台中听说发电机不太好用,果然,发电点的灯非常昏暗。但今天也只能凑和一下了。一台接好线的发电机给联通留守的人留下了。还有一台备用的插座接触不好,明天把线重新接好。
  
这里已是海拔4200米,〔86:43:08,37:06:40〕,头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天气很冷,把最外面的羽绒服也套上了,脚下还没穿棉鞋,有些冻脚。十点左右,已是无事可做。大多数人钻进了睡袋,我因为还要等着关发电机而无法睡下。
  
11时左右,小周说,不要管发电机了,让它自生自灭吧(油没了就会自已停机)。我想想机内的汽油也确实差不多快没了,也就开始脱衣,正在这时,发电机正好停机了。
  
睡袋里很冷,几个小时脚都没有暖和过来,正好在腰的部位,睡垫下是个大包,胳着腰非常不舒服,但也懒得起来处理了,凑和着睡吧。
  
能盖的东西都盖在了身上,盖在脖子下的羽绒服都挂上了霜,是呼吸中的水汽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9:57 | 只看该作者
C1营地
  
可可西里的晨曦

   
天刚亮,就到河里取水

  
  
   
 
车辆包围的营地

  
   
 
早饭后,可乐和央视的人开始调IPstar,我则修理发电机。都是并不复杂的活,但在这个海拔上就都显得吃力了。

  
  
   
   
 
其他未外出的人,在张罗做饭和生炉子。

 
   
IPstar终于调通了,大家开始排队打电话。

   
 
大厨(老胡)不仅会烧饭,还会烧电焊。

  
   
 
抽时间看一下铺下到底是什么东西硌着腰,原来是一丛草。

  
   
 
今天是老郭的生日,昨天是队医的生日,一并过了。大家纷纷祝福。把生日会开在了四千多米海拔的帐蓬里。生日会变成了联欢会,大家轮流介绍自己经历,讲述各自的故事。消耗掉老郭的二锅头若干瓶。虽然条件很差,但大家非常的快乐,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晚会。丁队和部分科学家也来祝福,藏族学生和部分司机也来祝福并献哈达。 张师傅讲述了他在昆仑山走失六天六天夜的故事,大家都为他坚强的毅志而折服。

  
   
   
 
第二天,八点起床,照例去河边取水、帮厨、发电。部分志愿者随科研人员外出科考。我仍留在营地。今天早上起来感觉还不错,头不痛了。但干活仍是气喘和疲劳。四个志愿者随车外出,看到有人愿意出去,我便决定留在营地再适应一天。保存些体力,明天又要拔营,上升到四千七、八百米的地方再扎营,途中还会经过五千二百多米的垭口。
  
有些感冒的症状,不算特别明显。赶紧吃药,又泡了些西洋参喝。
  
 
   
央视的人,对昨晚张师傅讲的经历也很感兴趣,抽空采访他。

   
 
营地旁的东流泉

  
   
 
今天用IPstar给老任打了个电话。
  
下午想再整理日志时,电脑屏幕不亮了。重启N次,无济于事。
  
朱江提醒我可能是温度太低,到外面晒晒。拿着电脑到了外面,外面风尘很大,一会儿屏幕上就是一层灰。借着太阳光,能隐隐约约看到些屏幕上的文字和图案。电脑其它部分工作都正常,就是屏幕背景灯不亮。用头灯照屏幕,也能隐隐约约看到。一边擦着灰,一边把首页的“启程后未必能更新”几个字,改成了“电脑屏幕故障,以后无法更新了”。就在这时,屏幕亮了,看来还真是需要太阳晒晒。虚惊一场。回到帐蓬里,又把那几个字改了回去。
  
高原的天气,有阳光时挺温暖的,一旦有云彩遮挡,就明显感觉到寒意逼人,更不要说太阳落山后。
  
每天下午起风,尘土飞扬。 我的铺位就在帐蓬的门口,灰尘最大。中午躺下睡了一会儿,起来一看,一身的土。无论被子,还是背包,甚至电脑上都是一层尘土。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20:30 | 只看该作者
C2营地(10月26-31日)
  
鼠标一会儿没动,就被尘土包围了。

   
   
一杯水喝到最后,总是会有许多沉淀物,也不知道是碱还是什么。
 
  
 
   
   
10月26日
早6:30起床,帮厨、发电。早餐米饭、土豆烧牛肉、雪菜汤。
  
今天拔营要比上次顺利得多,大家都有经验了。我照例是以收电线电灯为主,间或帮忙装车。大约十点左右,一切就都就绪了。10:15出发,奔赴C2营地。12点左右,海拔高度到了4835米,橄榄岩取标本处。海拔高了以后,路面开始有积雪,并越来越厚。13:20到达熊骨架处,这里有两付熊的骨架,四肢都不在了,其中一付无头。显然是被偷猎者杀害的。14:09,依然还是四千八百多米的地方,停车吃中饭。我自我感觉不好,可以确定是感冒了。再加上高原反应,人很不舒服。几次停车,我都坐在车里没动。
 
   
14:52,一座火山旁停车,我依旧没有下车。今天到宿营地时间较早,本以为可以轻轻松松搭营了,谁知把营帐等卸下,搭到一半,电台里传来丁队的声音,他找到了另一处更适合扎营的地方。大家立刻泄了气,都停下了手上的活。等丁队到来,重新装车,来到了大概五公里远另一处,重新搭营。这里海拔近4900米,我咳嗽不断,人极不舒服,头痛,一用力就恶心。感冒与高反叠加,恶性循环。不好意思单独休息,坚持和大家一起搭帐蓬,接灯接线发电,动作很慢,喘得厉害,营帐搭好后,测血氧只有67。同车的史教授状态也很不好。
  
 
没有胃口,晚饭喝了口稀饭,实在吃不下去别的,特别是牛羊肉,闻味道都受不了。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稍微好了一些,血氧上升到74。钻进被窝前,强迫自己吃了一个卤蛋。
  
感冒要多喝水,可在这高原的冬夜,起夜实在是件痛苦的事。说起这个,有人说接根管子到帐蓬外,有人说用可乐瓶子做夜壶,逗逗乐子可以,夜里,还是得乖乖地披着衣服,抖抖擞擞到帐蓬外解决问题。天冷尿多,想挺到天亮是不可能的。
  
10月27日
  
今天没再早起,昨晚和老胡打了招呼,今天没办法帮厨了。早上起来,感觉比昨晚要好一些,不动还可以,一动还是有些恶心。帐蓬里很冷,被头上都是呼气留下的霜。
  
   
 
早上还是没有胃口,强迫自己喝了半碗稀饭,加一个卤蛋。大多数人都有反应,只是轻重不同。我因为有感冒叠加,显得比较重。
  
朱江反应更大,搭营开始时,他站在旁边看,过了一会儿,站着也不行了,只能到驾驶室里坐着。帐蓬一搭好,他就钻进了被窝,只到今天中午才起来。史教授的问题也不小,到达营地就一直没下车,营帐搭好后躺下就再没起来。
  
我知道高原上感冒的危险性。对于高原反应,我早有思想准备,相信自己能够适应。但没想到有感冒的叠加。
  
不管怎么样,总是要坚持下去的。只要不出现肺水肿,感冒过几天会好的,高原反应也应该过去了。
  
走路走快了都受不了,昨天实在不舒服,车上的自己物品什么也没拿下来,就直接睡了。今天才把两个包拿下来。两个背包,三十多米的距离,倒了三次才折腾进帐蓬里。说出来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信,穿件外套,如果二次没能找到另一只袖子,就得停下喘上几口,再继续。吃一口饭也要喘上一会儿。系鞋带也是个累活。
  
帐蓬里生了炉子,好处是暧了一些,不好的地方是氧气更加不足了,还有烟味。好在帐蓬四下漏风,不必担心煤气中毒。
  
央视传节目要用IPstar,需要用电,于是去发电、接线。
  
脚很臭了,却没办法洗。白天没什么感觉,晚上一脱鞋,就觉得臭气熏天。今天找了个向阳暖和些的地方,用一瓶热水(1.2L)洗了脚、洗了袜子,还冲了鞋垫。换了双袜子,换上了大头鞋。
  
没有胃口,中午依然是半碗稀饭加一个卤蛋。至少要保证一些体力。吃完钻进被窝里继续休息。帐蓬里被炉子弄得烟气腾腾,人觉得憋得慌。我正好睡在帐蓬边角,把角落的缝扩扩大,稍微舒服了些。
  
傍晚,老郭他们探路回来,找到了下一个扎营处,是距这里大约一百公里的长虹湖,海拔和这里差不多,但景色要好得多。
  
阳光和老郭明天将带一大一小两辆车下山去拉油。
  
晚上,丁队过来说了他的决定:这个营地还要呆上几天,等拉油的车回来再走(原定是拉油的车赶到长虹湖汇合),拉油的车返回,至少需要四天。这个营地多呆几天,对我来说是有利的,再拔营时,我的感冒应该差不多好了,高反也差不多适应了。
  
晚上,吃了点儿米饭,还有萝卜烧牛肉和汤。
  
自我感觉好了一些,晚11时测血氧81。
  
丁队和队医商量决定,明天下山的车把史教授送下山,他的状况一直不好。
  
 
  
10月28日
  
早6:40起床。今天,老郭、阳光、拉吉和老张开一大一小两辆车,下山拉油,并把史教授送下去。不到七点,我就拉着了发电机供电,这样他们收拾东西能方便些。
  
起床相送的还有丁队、队医、紫薇、李潮流和另一位科研人员。央视的李东风老师也来拍摄。
  
7:35两车出发,相送人员回帐蓬睡觉,我则守在炉边整理日志。等大家都起来时,已烧掉三锹煤。
  
早饭用菜汤泡了些馕,放了点榨菜和一个卤蛋。
  
今天我依旧没有外出,虽然感觉好了不少,但还是保存些体力吧。想多休息会儿,可发电机却不同意。
  
中午时分,发电机的声音越来越不对,过去看了一下,转速越来越低。紫薇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提醒我清洗一下空滤。天气很冷,用汽油洗了一下空滤,两手又黑又冷。清洗中,发现化油器有漏油,向外喷。只好停机断电。把空滤和化油器全部拆下,清理后重装,解决了问题。由于另一台备用机留给了联通人员,如果这台出了故障,那问题就严重了。好在拆修后,试用基本正常。
  
今天的风特别大,帐蓬被吹得又晃又响。这里和前两个营地一样,每天下午刮风,但好在这里灰尘小了很多,虽然风不见小,但灰尘小了人感觉舒服不少。
  
中午吃了点儿方便面,脱了衣服钻进睡袋,想好好休息一下。可发电机又罢工了,这回拆洗化油器已不能解决问题,化油器液面不对,总是漏油,火花塞肯定淹了,但找不到拆卸的套筒。在寒风中忙了一个小时,也没能发动着。后来,从一位藏族司机那里借来了套筒,并讨到一个旧的火花塞,总算是解决了问题,发着了。到了晚上,发电机工作又不稳定了,转速越来越慢,灯在闪。紫薇提示我把空滤去掉,去掉后感觉稍好。看来,这发电机的问题也是高原反应,空气中氧气不够。想到这里,我又去调一下油气混合比,发电机终于正常工作了。
  
晚上很多人围坐在火炉前,吃着小食品,喝着二锅头。我身体状况不好,不敢造次,没敢跟着吃喝,吃了碗面条,躺在自己的睡袋上休息。
  
23:25,关掉发电机,钻进睡袋睡觉。
  
 
  
10月29日
  
早上被尿憋醒,极不情愿地起来了。按北京时间,已是接近中午了。可乐想上网,催着我发电。这发电机是真不省心呀,拉了几十下也没着。再借套筒,拆了两次火花塞,才把电发出来。早饭方便面。今天本来还犹豫是不是跟科考人员外出,因为发动发电机费了不少时间,等我吃上饭,外出的人已经出发了。那就继续休息吧。
  
由于帐蓬不保温,晚上帐蓬内很冷,没有温度计测量,估计在零下十几度。保温杯里的热水都会被冻住。紫薇带的甜瓜和西瓜都冻了,切开来大家品尝,冻的甜瓜还不错,西瓜已经不能吃了。
  
这就是要烧的水(冰):

  
   
 
高原反应,人人都有,轻重不同而已。同行的司机中,有些人是常年在高原上的,就算是他们,干一点儿活也是气喘吁吁。这个营地呆了三天了,现在感觉适应多了,感冒也基本上好了。虽然做事很累,但已是正常的了。在这么高的高原上,谁干活也不会轻松。用力不再恶心,而只是气喘,应该算是正常了。早晨测了一下血氧,已回升到八十以上。
  
没外出的人,在帐蓬里聊天,我则在整理日志。正在这时(13:30),卢教授探头进来说:“紫薇,快把你的长焦镜头拿出来,看看河滩里两个是什么?”
  
大家一听,都来了兴趣,纷纷钻出帐蓬去看,长焦是来不及架了,只能用肉眼看。有人说是狼,有人说是熊。待到两只动物上到河岸时,大致可以看出是两只狼。它们跑一段,回头看我们一会儿,然后再跑。来不及拿相机,它们已经消失在远处山梁。
  
下午上网传了最新的日志,看了看股票,出来这段时间,手中的股票跌得蛮惨的,把余下的一点儿钱补在了梅林上。
  
中午没什么吃的,都是自己动手,我吃了两块馕,喝了点茶水,就算是中饭吧。
  
17:50左右,营地内的人又发现了狼,这次只有一只。大家纷纷拿出相机,可惜离得太远,在河滩的另一头,拍出来看不太清楚。

  
  
电话里的消息,下山拉油的大车抛锚了,明天不能按计划一早出发了,后晚能不能赶到,也很难说了。
  
这几天电脑工作还算正常,但PDA充电后却无法打开了。没有了PDA就等于没有了GPS,无法再绘轨迹和定点了。
  
今天,发电机还算挺给面子,一直工作到23:30无油停机。
   
 
10月30日
  
今天醒得挺早,8:30起来,营地一片寂静。来到厨帐把两个喷灯点着,烧上一大桶水。
  
今天明显感觉身体好了。感冒一好,呼吸正常了,高反也没有了。浑身也觉得有劲了,用力后只是喘一喘,再也不会恶心或头痛了。
  
早上吃了一碗面,今天想和科考人员一起出去,就早早把发电机发动着了。摸透了发电机的脾气,没拉几下就发动着了。
  
今天三辆车分两个方向外出,我们又去了昨天他们外出去的鹰嘴山。

  
  
昨天他们已经考查了正面,于是,我们在前面拍了几张就转到了山后。



  
慢慢向山上走去,山体表面的沙石和土很松软,走起来有些费力。如果是在前两天,我是无论如何不敢上山的。今天不同了,我的感觉特别好,跟在科考人员后面,慢慢向山上走去。到了上部,比较陡了。把两个相机都挂在胸前,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
  
 
  
顽强的生命力

  
 
  
山脚下的小河

  
  
紫薇的“大炮”

  
  
六点多回到营地,今天虽然爬过山,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看来身体真的是完全恢复了。
  
在营地附近的动物学家收获很大,捕捉到了活的“克氏鼠免”。
  
 
  
10月31日
  
早九点前起床(相当于东部七点前),看看大家都没起来,就先点燃了两个汽油喷灯,把大桶水加热。十点发电。
  
早饭有羊肉汤、稀饭、馕,我现在闻到羊肉味就不舒服,用稀饭泡了点儿馕,吃着没有咸淡,又加了点儿酱油,完成了吃早饭任务。
  
早饭后,随丁队外出,今天科考三辆车分两个方向,我们两辆车向东。同车有老胡和开大车的李师傅。
  
刚离开营地,头车就陷在雪里了。

  
  
没有什么路,就是顺着河滩开,这个季节,河内基本没什么水了。车上的人都是驾驶员,但坐别人的车却不太舒服。行至半路,李师傅完成了整个行程的唯一一次下车--下车去呕吐,那之后,他再也没下车。

  
  
路上经常可见废弃的油桶,是偷猎或淘金的人丢下的。

  
  
今天外出没什么意思,丁队选择了几个点,取标本。景色一般,而且天空一丝云也没有,拍出照片也不太好看。

  
  
途中看到了一个路牌,无字。想是风吹日晒的结果吧。

  
  
同行有好事之人,填之。在外混没有日期观念,落款时间提前了一天。

  
  
五点不到就早早回来了。路上也没吃带的路粮,回到营地,正巧留下的人在营帐内做“拉条子”。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路粮没吃是做对了。新疆司机做的“拉条子”让大家胃口大开,吃后赞不绝口。

  
  
下面这只手,有人认识吗?

  
 
  
今晚,下山拉油的车就要回来了。明天又要拔营-赶路-扎营,好在下一段路不算远,一百公里左右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21:08 | 只看该作者
C3营地(11月1日-5日)
  
11月1日
  
今天又拔营了。大家已经都很熟练了。拆营帐、装车等半个小时就够了。由于这个营地住的时间长,处理垃圾就就比较费时了。可降解的掩埋,可焚烧的焚烧后掩埋,其余不可降解也不可焚烧的,装袋带走。
  
途中经过一处标记,据说是某记者探险队留下的(水泥柱),后来,这支探险队是被新疆军区派人营救出来的。

   
 
中午来到了长虹湖边,原定在这里宿营,可看时间尚早,就又继续前行。

 
  
  
又来到一处湖边,景色很美,对岸有野牦牛。
  
  
绕过湖继续前行,野牦牛也与我们同行。
  
  
扎营必须在水源附近,按图找了几个小河边,却发现都已无水。而多个湖已被冻透。天色渐晚,只好回头来到前面经过的一个湖边,这个湖比较奇怪,湖面尚有部分面积未冻。周边其它湖已经冻透底,它却未全部封冻,不知是何原因。这个营地的选择,完全是水源的原因。有水就好办。但是,这个营地风非常大,营帐被吹得呼呼做响,差点儿被刮跑。这里的海拔是5140米。这几天在用的发电机,到了营地发现消音器颠掉了。正好拉油车带回了留给联通的那台,试用还不错。
  
 
  
11月2日
  
清晨,就被随队实习的两个藏族学生之一吵醒。他自述腹痛。医生看过后,有阑尾炎和胆囊炎指症。要求下山。
  
联想这几天他一直电话频繁(为打电话很早让我发电),好象和考研有关,究竟是何原因下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领导们决定,派两辆小车(不敢放单车),把两名实习的学生都送下去。这样可用车辆越来越少了。
  
我和医生及“小石头”(小周的新名)随丁队两辆车外出,去找一个火山科考。一路见到许多藏羚羊,三五成群的,二三十只一伙的都有,公母尚未合群。
  
   
 
还是公藏羚羊胆子比较大,可以比较近的距离拍摄,母羊则到不了这么近,就开始奔逃。
  
  
归途,左侧山坡上发现四只野牦牛,因我坐在右侧,未能拍摄。
  
回营后,发现IPstar未架设,因为风太大。
   
 
11月3日
  
今天我没外出,与朱江、山人一起调试IPstar,我在大风中上车调整角度,山人在帐蓬内用对讲机报告信号强度。他说他在帐蓬内连续报信号,也与我一样辛苦,我倒!
  
调试了一二个小时,信号最大也就到了五点几,要实现通连,至少信号强度要达到九以上。多次调试未果,只好放弃。
  
下午美美睡了一觉。
  
今天随车外出的,一部分去看冰川,回来后都说没什么意思。可能是冰川太小了。另一部分是探路,找到了一条去下个营地稍近些的路。
  
傍晚,医生说小氧气瓶都空了,电焊时用光了,藏族司机有人要吸氧,要我帮他从大瓶灌小瓶。我这时才知道这几天小瓶一直是空的,我倒也真佩服医生的胆量,在这五千米以上,要用时才想着灌装!
  
发电机又发脾气了,刚灌完氧气,它就罢工了。应急用没有消音器的供了会儿电。把罢工的拆开修理,接好断开的高压线,又从藏族司机那里讨来了一个火花塞,大厨和阳光都来帮忙,总算解决了问题。
  
我的身体状况还不错,血氧已升到八十以上,在这海拔五千一百多米上,已经算不错了,每天早晨都可以帮厨。倒是藏族司机有几人头痛,一人高反严重,吸氧后才好转。
  
年龄最大,血氧一直最高的老郭,终于躺下了。他也感冒了。
  
 
   
11月4日
今早仍是帮厨,央视在拍可可西里的一天,早晨拍厨房,然后各个帐蓬转,拍吃饭、拍发电......
  
早晨吃了点儿油炸的囊,虽然有羊肉白菜汤,但我现在对羊肉的味道无法承受,又喝了点儿水,就算是早饭了。
  
我今天没有外出,想修一下消音器掉了的发电机,比划了一会儿,发现没办法修理。也只好做罢。
  
回帐蓬整理日志,因为IPstar一直没通,好几天没上传了,也没和家里联系。今天大概可以上传和打电话了。
  
同帐的几人又在张罗做“拉条子”了,看来今天又有口福了。
  
老郭真是宝刀不老,今天状况已好了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伙户外◁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