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回到上班做家务带孩子的生活中已经两天了,这会儿趁孩子自己在床上玩点读笔,记下五一桐柏之行一点感受。日子久了,不知是不是又会湮没于那不见底的深潭,无处寻觅了。出行,就是把自己往高里拔一拔,透透气。
一时间竟很乱。三天时间,感受真的不是一点。时间有限语言能力有限,抓几个关键词吧。
忐忑。出行前斗争了好久。孩子,天气,信心,都有问题。最关键,信心的问题。我基本路盲,对帖子上的路线没有什么概念,就是自若老师一句“有强度”吓住了我。在我印象中,李老师那真不是一般人,她说强,我还敢想吗?但是,也真是想跑。上次的舞钢之行回来后,我对黎明同志说第一次深切感受到骑行之乐。在满目青翠中满耳风声鸟鸣声中穿行在洁净可爱的山路间,呵呵,怎一个爽字了得!况且,天天陷在琐碎日子里,狭隘,易怒,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去吧去吧!拯救一下了!不管那么多了!临行前一天,有老公支持,孩子同意,中午顶着太阳到沿溪路买了件衬衣(因为考虑有领子。这个季节我除了T恤基本没别的衣服),晚上带儿子去超市买了一次性雨衣和一点吃的(面包,巧克力。选巧克力时放弃了以前老买的成袋的那种德芙,因为上次自若老师看了说能量低,选了大块的那种)。第二天一早赶到世纪广场门口,等半天没见一个女的,心里又开始打鼓。终于自若老师来了,我的救星!出发!
爬坡。这一路的坡,对我可真是够呛。就有一次经狮子口那段坡,记得我爬得辛苦无比,艰难堪比蜗牛,中途还得下来推,看着同行人噌噌噌一路往上,我像看神人。而这一路,他们说可相当于五六个狮子口。我的天!下坡那是相当的爽啊,上坡那也是相当的难哪!但是,重点--的重点,还是那个爽!有上就有下,痛有时痛快就有时。长长的大下坡,一路飞下去,尽管我几乎捏紧了闸,还是嗖嗖地相当刺激。有一会儿我终于忍不住左手离了车把,伸展左臂,单臂作飞翔状,让它也感受一下迎面来的疾风。老吴哥马上迅疾赶到我身边,提醒我不可如此,注意安全。这里要再一次谢谢执着老吴哥,作为收队,恪尽职守,及时鼓励,全程基本都在陪我和白鸽了。有责任,肯定也有痛苦在,依他那深不可测的体力。
感动。一路同行,温暖和感动真是太多太多,只截取其中感受和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太白顶单飘老李哥陪我和白鸽从二道门坐车上去,下山时就没得选择,只能骑了。听他们一再嘱咐控制速度什么的我就很紧张,一再问李哥我能不能骑。老李哥说能,帮我拧紧了快拆,我又降了车座,跟着队伍出发了。山上雾气浓重,能见度很低。赵哥打头(哦不,自若老师早箭一般冲出去没影儿了。下了山我才知道她上次讲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原来就发生在这条路上,这一次她又比我们整整早下了十分钟。她后来对我说她绝对是有把握的,并非玩刺激。我当然相信,希望我们都一路平安。她是个率真快乐很有个性的人,我很喜欢她。),吴哥嘱咐我就跟着赵哥。山路转弯一个接一个,有的急有的缓些,坡度有的大有的小些。赵哥在前面不停地提醒:左转弯!下坡!右转弯!急下坡!有车!路滑!。。。后来坦克老李哥,小罗也都在我前面,一声声把提醒传递下去。山路上,疾驰而过的一行人,耳边不断的“转弯!下坡!。。。”的提醒,前后呼应,此起彼伏。忽然间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冲出去爬了满脸,眼前有点模糊,只得拼命睁大了眼睛,好大一会儿骑到比较平缓的一段路上才终于有机会举起左手擦拭了一下。后来我把这感受讲给自若老师听的时候她说这样的经历她已经太多了。就是这温暖,这感动,让我回来之后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
厉害。太白顶我和李哥还有白鸽是坐车上去的(当然,也体验了,三公里呢,很心跳了。是不是三公里?忽然有些疑惑。不管了,反正我们也爬了。。。)车从二道门一路上去,大的陡坡越来越多。过一个,我问李哥:这样的坡,能骑上来吗?再过一个,再问。真的不敢相信。车到顶上,我们下来等他们。小罗第一个上了,用一个半小时。接着吴哥赵哥自若老师坦克李哥相继到达,都在两个小时内。小罗说他一下没推车,一路骑上来的。我又想惊呼:我的天!
美。这个字,当然是指黄岗的黄栌花。有图片,不需赘述,我也没有能力描摹她的美妙。只是想说,只为了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有机会我也要在秋天再看望她,看她着上红妆。
颠三倒四,写这几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