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村乡民 于 2012-5-21 10:35 编辑
乐山、也叫老乐山,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过乐山上有佛教和道教的庙和观,上学后也和同学一起爬过乐山,曾经看到有庙和观的遗址,再后来就知道乐山是兼顾着佛、道两种文化,自东汉、佛道两种宗教文化在乐山日趋兴盛,据记载的就有“八宫两观一拜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还存留有战国时“楚长城”遗址等等。 本来约好几个朋友5月6日一起骑行乐山,可那天由于别的朋友临时有事,只好我和小周两人骑行了;向西一路顶着满天飘落的花絮开始了骑行;看那满天的花絮好似片片的飞雪、别有一番情趣,走到香山乡路遇一单独的骑行者,上前一打招呼,那位骑友就很直接的说要和我们一起骑行,是呀、都是骑行爱好者,结伴而行自然会有个照顾;很快我们三人就骑行到了香山公墓区,看那满山已故的人们就思绪万千,是呀~谁能逃脱这最后的归宿那?躺在这里有仙逝的老人、也有因故而去的年轻人,老人仙逝是自然规律,而有的年轻人~~或是以外、或是因一时义气用事、或是因心胸狭窄、或是因好胜斗酒、或是因争权夺利等等原因;假如我们都能效仿先贤和圣人,以示心中无物,处世豪迈怎么会在此那。 进山了~~呵~这里已修起了一坐水坝,虽然水面不很大,可静静水面宛如一碗清澈的琼酿,突然从水面下钻出一对小鸳鸯,看它们你游他划、他追我赶的甚是亲密,人们都拿鸳鸯比恋人,哈哈,现在的恋人应该不能再比鸳鸯了吧?据说一对鸳鸯会相守终身,假如一个鸳鸯出现了以外,另外一个从此会独守终身,现在的恋人太不好说了,有什么“小三、小四”的,离几次婚结几次婚都不在呼,不提这些了还是继续进山吧。 前面的山路实在太陡是没法骑了,我们三个只好退车前行,前面看到一面高大的砖砌高台,哦~到了,那砖砌高台足有6—7米高,正好把整个山涧挡了个严严实实,走近一看,边上有条一米左右的通道,下面是深深的山涧溪水,上面有几棵粗壮、枝叶茂盛的大树,在树下甚是凉爽,骑行、爬山出的满身大汗瞬间就消退了,在这绿色常驻,茂林修竹、奇石苍松、深壑幽谷、曲径雲雾的环境中自然感觉身心清爽、气惯神通好不惬意;可当看到路上那些游人丢下的果皮、残食、废包装袋等等,顿时美好的心情减了大半,唉~~,天天电视、报纸都在说环保,可我们自己身边的环保就不能注意点吗? 顺着通道上了高台,那高台上古树参天、腾雾云海、真是走进了仙境呀;几排低矮石砌的房屋里供俸着真人,杂乱的院中散乱堆放着字迹模糊、残缺不全的石碑和祥兽,从残断、字迹模糊的碑上隐约可以看到:XX宫地处乐山北,XX真人降妖驱魔,普救众生等等字样;这时小周大发感慨: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好的历史痕迹怎么就~~~哈哈,莫谈国事!还是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吧。这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来问道:需要开水吗?星期天来游玩的人多,我早早就烧好了开水。哦~这位汉子~~道教应该怎么称呼那?应该是~门徒;虽说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但我知之甚少,很惭愧!据记载道教在我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看来今后要多学习学习。坐在参天古树下我们几个瞎侃胡聊起来,身边的古树学名叫“黄榆”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树龄,想想它一千多年来见怔了多少的人间风雨、多少莫测世事、多少恩恩怨怨、多少悲欢离合,同时也见怔了更多的欢天喜地、更多的繁荣盛世、更多的人间良缘。闲聊中那位~门徒说:这里是玄都宫的遗址,在乐山“八宫二观一拜台”中规模较大的之一。聊着聊着小周又来主意了,他说:能不能做几个牌子提醒一下游人,让来游玩的人们注意这里的环境,游玩后带走自己带来的果皮、残食、包装袋等等。顺着他的话题我说:最好发起一个活动,找一家或几家企业赞助,以带下山的垃圾多少给一定的奖历。哈哈,我们也是说说而以,不过真要是用心也不是没可能呀。 我们在古树下小餐了自带的干粮,避开中午炽热的太阳,休息到三点左右就开始了回程, 又是一路的下坡,不久就接近了市区,我、小周和那位骑友互留了电话,约好今后有时间还一起骑行,然后我们就分了手。这次骑行感觉要比前几次累点,可能是爬山的缘故吧,看来还是要加强锻炼,骑行不能停,要把身体锻炼的更强点,就象一个朋友说的:过去是比工作、比位子、比钞票,现在到了比身体的时间了,哈哈,很有哲理呀!你不感觉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