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安徽,谁不知“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从古至今,“震旦图中第一山”、“天下美景集黄山”的盛誉夸不尽它的奇、它的美、它的险。每一次攀登黄山,我的心中不免发出由衷的赞叹:黄山,你的秀丽,你的奇特,你的险峻,你的雄伟,是无法用语言来尽述的。 这次陪福建的几位客人重游黄山,更是感慨万千。 一早我们便出发了。车行至黄山的北大门,我们坐上缆车。从空中缆车向下俯瞰,登山石级时隐时现,似断似续;时而下临深渊,惊心动魄;时而巧石颔首,松枝招手。大家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深情地环视着周围的一切。
下了缆车,我们徒步前往黄山风景区的中心点“北海”。“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我反复向客人交代着。 黄山的奇松果然名不虚传,路边的一棵“团结松”映入眼帘,只见它铁根盘结,五干围抱,团团簇拥,枝叶茂盛。“据说,这棵奇松有56根枝干,它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紧紧团结,无坚不摧。”“是吗?来,来,来,我们大家在此松前合个影,祝愿我们如同这棵枝干缠绕、旺盛茂密的‘团结松’。”客人高声提议。“好!”大家异口同声。 西海饭店前,左是丹霞峰,右对狮子峰,两峰间的绝壑深谷,如洞开一门。此处视野开阔,可见山下太平县村庄阡陌。西海饭店下有一溪,终年流水不断,溪上一桥飞越,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野趣。行至西海门前的排云亭,我们凭栏下探幽谷胜景,谷中怪石嶙峋,神秘莫测。仰望左右山峰,悬崖如劈、松林成海。 我们又从天海上岗至鳌鱼峰,路右边有一巨大石象,双眼微合,象鼻前伸,憨态可掬,故名巨象石。 鳌鱼峰为三十六峰之首,因峰形极似鳌鱼而得名。脊上一石如龟,向前探首,峰石结合,构成“鳌鱼驮金龟”奇景。鳌鱼峰上横刻着四个大字:“大块文章”。字径约70厘米,字体遒劲凝重,笔锋力透“石”背。这四个字为邹鲁所题,邹鲁,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书法深得隋碑神髓。
伫立鳌鱼峰顶,极目四望,莲花、天都、光明顶、炼丹诸峰威武奇壮;奇峰间绝壁深壑,摄人心魄。无论是把诸峰作为一个全景来欣赏,或是将各峰作为全景中的各个局部细加品味,都如同是在读一篇构思天衣无缝、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流水行云般的“大块文章”。 莲花峰为黄山最高峰,海拔1864米。此峰峻峭高耸,主峰突兀,群峰簇拥,宛如盛开的新莲,故名莲花峰。从莲花峰脚至峰顶近千米,沿途风光奇绝,青松、巧石、杜鹃到处可见。登峰途中,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洞穴陡立,人们攀行其中,如在藕孔中穿行。 登上莲花峰顶,我们诧异,这里竟有终年不竭之“井”、“池”。
最后,我们来到视其为“国宝”的迎客松下,望着这棵奇松,她枝干苍劲,针叶如盖,下一侧枝伸出,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远方的客人。
福建朋友满怀深情,侃侃而语:“非身置其中,焉知其奇若此?‘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千真万确,不亲临黄山,不知其意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