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勇士 我们很坚强 为了太阳 我们才来到这世上!
早早听说老乐山山路绝险,找来论坛上的旧照片验证一番,果不其然,坡度高路况差,蜿蜒的盘山路紧贴悬崖峭壁,扶摇直上直通云阙。俺这个尾巴上还挂着蛋壳的菜鸟哪见过这阵仗...仅仅是照片上透出来的那股子险气已让人叹为观止,设想身临其境...不禁惊呼连连。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血淋淋的教训还在眼前,慎重起见,成行的前一天专门去老电的店里淘了带防摔的手套及山路必备的魔术头巾,仓促间来不及完成一次网购,就从Charles处借来他新买的头盔,等等等等,其余种种不再赘述。
总之,待到万事俱备,老天爷就很赏脸地送来了西南风,八人众的登山车队在早晨灰蒙蒙的天色掩护(小潘语)下先南后西快速行进,目标直指老乐山。一路顺着风,无惊无险,唯一的插曲是趁着郭灿再路程四分之三处换胎的空儿在一棵百年银杏树上自挂东南枝小小BT了一把。(详见LUYAN同志的照片)10点15分,一行人抵达老乐山山脚,在一个老乡的车棚里暂做休整,一边仔细检查刹车系统.快拆.胎压等,一边听着森林讲述之前来老乐山的经历以及小潘叮嘱上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轻松的谈笑间完成了上山前最后的准备,整好装,痛快地做了几次深呼吸,开始了漫长的爬坡征程。
老乐山海拔800多米,仅有的一条盘山小道宽不过两米,路面皆是碎石砂土以及水冲轮碾出来一道道土沟,仰角15~30度的长坡一个接着一个,鲜有空旷平坦的地方可以歇脚。从山脚网上第一个(小)坡就有上百米长,穿过密林笔直而上,视觉上的直观效果看不到头般令人心里没底。依照此前三架山爬坡的经验,我把档位调到前2后3,打算趁着充沛的精力用力量型的档位强行推进,可怜的我,爬到一半就灰溜溜地把档位降到了前1后4。事实证明,三架山...那也叫山?不过是个小土堆罢了,一点也体现不出爬坡的艰难。仿佛是为了证明我的想法般,5分钟时间不到,老乐山的碎石路立即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正爬到某坡中间,几道深深的轮胎沟让前轮连续地打偏,与此同时后轮也陷入一层厚厚的小石子里挣扎了几圈还没逃离出来,顿时连车带人失速偏倒,卡在长坡中段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狼狈万分。不得已,只好推着车子走完剩下的半个坡道,才在拐弯处找到能够启动车子的地方继续才刚刚开始的路程。
吸取教训后,把档位直接降到前1带后2以提供更大的扭力,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又喘着粗气连续地爬了好大一会儿,汗水扑哧扑哧地往外冒,衣服湿透了,外套后背处的透气口也被蒸得湿润了,手套里全是潮热的汗水,头盔仿佛失去了透气功能般,一道道汗水顺着额角不停地往下淌。累得跟狗似的。每次快上完一个坡都会很期待能有一段小小的缓冲带可以调节一下呼吸和已经开始泛酸的肌肉,只可惜,往往在一个坡后面会紧紧跟着一个坡,没完没了,只能硬着头皮恨恨地往上挪。
当人为了某个事情陷入疯狂时,时间的流逝就会淡化得没有概念了。也不知咬着牙坚持了多久,只觉得膝盖和大腿处一片酸痛,每做出一次蹬踏的动作都需要极大的毅力,耳机里陈奕迅的低吟浅唱此刻已经没有任何美感可言,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声音:坚持!坚持!正当我在极限的边缘挣扎的时候,背后传来某车友的嗷嗷大叫,直震得心神一颤,顿时灵台恢复一丝清明,焦躁的情绪刹那无踪。重新调整了踏频,再转过几个坡,终于抵达了一处百米见方的开阔地,按照计划,车队要在此处作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整。
把车往草地上胡乱一倒,蹒跚几步走到峭壁边径直坐下,迎着山风把护具和外套一股脑全脱下来,积累了许久的汗水快速地随风蒸发,从头到脚一阵醍醐灌顶般通透清凉,哈哈,怎一个爽字了得!带到把肺部里最后一口浊气也吐出来,众人纷纷把早已准备好的高热量食品拿出来分而食之,再一口气喝下半壶水,这才重新缓过了精气神,开始颇有兴致地三三两两聊了起来。瞅瞅仿佛触手可及的山顶通讯塔,“起死复生”的我小心翼翼地问是不是已经过了一半的路程了,小潘同学毫不体谅我脆弱的小心脏,一句“还剩五分之四的路”瞬间把我打回原形。
差点把腿都骑断了才过了五分之一?
!!!!!!
整饬完毕重启征程,这个平台再往上的路多半都悬在峭壁上,料峭的山峰带着浓浓的寒意满头满脸地扑过来,明显地感觉到身上的热量在不断流失。一边忍受着LIMAproof运动外套遮不住的寒冷,一边能清楚地感觉到每一个毛孔都在往外冒汗,再加上丝毫也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陡峭的山路,身上每一块肌肉都已经酸胀无比,真恨不得把牙都咬碎喽!
与咬牙切齿的我成明显反差的是在山路上游刃有余的小潘同学,常常一个小宇宙爆发就从队伍的最后一路超车赶到最前头,在合适取景的地方为每一个队员照相,待到照完有再次往前赶,周而复始,不知疲倦般充当着摄影师兼教练的角色。luyan同志胖胖的啤酒肚在山路上徒增了几分负担,上坡显得相当的吃力,往往能看到他无奈地推着车上坡的镜头。稳重的郭灿和森林话都不多,用稳定的速度和保持良好的状态证明着老驴的强大实力。宁波同学山路不平一声吼,健身房里练出来的肌肉在关键时刻嗷嗷叫一声就能爆出超级赛亚人3段的惊人力量。老博一路小心翼翼,相当长的一段路都是用的1、1档位稳稳推进,倒也不显疲态。最不安分的就是毛毛虫,忽前忽后的,超车最勤快,怕是恨不得用前3带后8一路飙到山顶。我在刚上山的时候用了错误的档位,肌肉早早就疲劳了,到后来完全是凭着常年运动的底子及咬碎刚呀的倔劲一点一点往上熬......
整整两个多小时,用再好的米熬粥都已经熬烂了。一行人连滚带爬终于熬到了山顶,老乐山同志真是不厚道,在山顶处来了一个仰角45度遍地乱石的长坡,靠,这不是明摆着逼我们放弃么?也罢,反正本来也没谁想证明什么,在山顶休息了半个小时,游玩了一番清朝的古墙遗址,一行人听小潘交代过注意事项后开始了速降返程。
OK,写到这,大家都知道的,又该转折了。
约定好的第一个停靠点还没到,小潘同学就由于车速太快路况太差在一个n型弯道拐弯处狠狠地摔了一跤,滑倒的地方前方三米右侧一米都是几百米深的悬崖,乖乖,真是好险好险。不幸中的万幸,人只是擦破了点皮,他的宝贝XC也无甚大恙,外套右臂处磨破了几个大口子,说不得,就当是给这个多灾多难的08年破财消灾了罢。再次总结完下山的技术要领和安全事项后,一行人重新跨上了车子,捏紧刹车控制着速度继续下山。等到全身肌肉特别是控制刹车把的手指都因为过度紧张崩得如同开满的弓弦后,这才带着满身的沙土和发烫的车圈回到了山脚。
回头望望在雾气中的隐约若现的老乐山,忆起一路的艰辛,顿时唏嘘不已却又大呼过瘾。众人在山脚再次整装,开始轻松的返程不在话下。 |
|